加入收藏 | 進入舊版
國內(nèi)國際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國內(nèi)國際 > 內(nèi)容
?“老阿姨”走了,她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精神財富?
來源:半月談 作者:未知 時間:2023-09-05 瀏覽字號:[ ]

2023年9月2日下午16時許,“將軍農(nóng)民”甘祖昌妻子、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因病逝世,享年100歲。人們紛紛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深情悼念“老阿姨”。

在世人印象中,龔全珍總是銀發(fā)蒼蒼的慈祥老人形象,但回看她的少年、青年時期,她也和當代許多年輕人一樣,滿懷熱血,憧憬理想,向往愛情。對自己的一生,龔全珍曾說自己是幸福的,沒有遺憾,沒有悔恨,心懷坦蕩。無論我們處于人生哪個階段,都能從“老阿姨”的身上獲得一些生活的啟迪。

少年時的她勇敢追光,義無反顧踏向自己的路。龔全珍出生在山東煙臺一戶工人家庭,兄弟姐妹11人,過著清貧的生活。

龔全珍的童年是在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統(tǒng)治下度過的。1938年初,日軍侵占煙臺。龔全珍永遠忘不了,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一名老鄉(xiāng)因帶半袋鹽被日本兵殘忍迫害的場景。

她徹夜難眠,不想當亡國奴,于是下定決心離開家鄉(xiāng),去日軍還未踐踏過的地方。龔全珍剪短頭發(fā),步行從煙臺到濟南,再輾轉(zhuǎn)安徽、河南直至落腳陜西城固。她一路流亡,一路求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西北大學教育系錄取。

青年時的她遇見愛情,從此一生以丈夫為榜樣。大學畢業(yè)后,在天山腳下,龔全珍遇到了一生的伴侶——甘祖昌。他們最大的共同之處就是,“對生活要求不高,為理想可以貢獻出一切”。

在丈夫身上,龔全珍讀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1957年,彼時已是開國少將的甘祖昌帶著龔全珍及子女回到江西蓮花縣沿背村。甘祖昌從將軍變?yōu)檗r(nóng)民,他一生艱苦樸素,幾乎所有的工資都用于為家鄉(xiāng)修水利、買化肥、辦工廠上。龔全珍則以丈夫為榜樣,全心全意投入山區(qū)教育事業(yè)。

對于自己和甘祖昌的愛情,龔全珍曾在日記中這樣評價:“在我的腦海中,愛情有3種境界:最高境界是有共同理想和目標,愿為之奮斗終生,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生命的愛。我和祖昌共同生活33年……我感到生活得充實幸福。”

暮年時她的心依然遼闊,人民的敬意是她最美的勛章。1986年,甘祖昌將軍永遠地離開了。但丈夫一心為公、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寶貴精神,也成為龔全珍的人生信仰。

多年來,龔全珍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幾十年來,沒有人記得她去過多少學校,幫助過多少人。即使躺在病床上,龔全珍也總會督促兒女們下鄉(xiāng)走訪,去了解誰家有人生病看不起、誰家孩子上大學缺學費,要求他們一家一家上門把關(guān)心送到對方手中。

龔全珍老人說得好:“人生,各自選擇自己的路。我選擇物質(zhì)生活簡陋,而精神生活充實的路,生活會愉快些、幸福些。”“老阿姨”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身處順境或者逆境,都應無愧信仰,勇于付出,踏實奮斗,去收獲豐盈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