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進入舊版
國內(nèi)國際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國內(nèi)國際 > 內(nèi)容
她在江西這所大學為古籍“續(xù)命”,妙手補千年!
來源:新法治報 作者:未知 時間:2024-05-07 瀏覽字號:[ ]

歷史是源遠流長的大江大河。從竹簡到紙張,古籍就是那一葉輕舟,搭載著記錄人類文明的符號,從過去駛向未來。古籍修復,則如同打撈起一葉又一葉沉舟,讓歷史的痕跡重現(xiàn),讓文脈賡續(xù)傳承。

在井岡山大學圖書館工作了37年的羅紅,苦學十余年古籍修復技藝,是該校唯一會修復古籍的“手藝人”。4月17日,記者走進古籍修復室,近距離觀察她施展“指間醫(yī)術(shù)”,為古籍“續(xù)命”,妙手補千年。

給古籍“治病”

井岡山大學圖書館有一間小屋,兼?zhèn)渲?ldquo;手術(shù)室”的功能。屋子里沒有無影燈,一方木桌就是手術(shù)臺,錘子、錐子、剪子、竹起子……都是手術(shù)器具。

“醫(yī)生”屏氣凝神,小心翼翼將粘連的“皮肉”揭起,深藏的“病灶”一覽無遺;接著就開始補平如篩子般密集的傷口;噴水,借用水的張力,使其舒展開蜷縮的軀干;之后對其捶打數(shù)百下,最終進行錐刺縫合……

一場“手術(shù)”下來,又一本古籍重獲“新生”。

“醫(yī)生”名叫羅紅,今年54歲,是井岡山大學的圖書管理員,也是該校圖書館唯一的古籍修復師。而井岡山大學,是江西唯一具備古籍自主修復能力的高校。

干古籍修復這份工作之前,羅紅在井岡山大學已做了23年的圖書管理員。該校圖書館內(nèi)擁有古籍文獻2萬余冊,在時間的推移中,許多古籍出現(xiàn)了蟲蛀、鼠嚙、脆化、糟朽等不同程度的破損,修復工作迫在眉睫。

2010年,一個去昆明參加全國古籍修復技術(shù)培訓班學習的機會出現(xiàn)。羅紅對這門技藝心向往之,便毅然前往。學成之后,她便著手對圖書館中亟待搶救的古籍進行修復。

“古籍修復并非簡單打補丁,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羅紅說,有關(guān)古籍修復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shù)》。修復一部完整的古籍,需要經(jīng)歷配紙、清潔書葉、補破、裱糊、潤濕壓平、折葉、錘平、齊欄、打眼穿捻、裝書皮、穿線、貼書簽等20余道工序。此外,古籍修復師還需要對古籍樣式、字畫裝裱了如指掌,制作糨糊、染料、書釘?shù)龋莆?ldquo;十八般武藝”。

介紹完,羅紅輕輕拾起一葉古籍平鋪至操作臺。那一刻,時間似乎突然停滯下來,鑷子輕觸的響聲變得異常清晰。

這是一部清刻本《朱子原訂近思錄》,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書葉的書脊和邊角上均是蟲蛀的破洞。所有在場的人都目不轉(zhuǎn)睛盯著羅紅的雙手。她用毛筆蘸取糨糊,涂在破損處,再取一張補紙覆上,用鑷子輕輕撕去多余的邊緣,保證修補紙與原書紙的接邊不超過2毫米……直到察覺不到“補丁”的存在。

20分鐘后,她將一張書葉修復好。“在后續(xù)保存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讓它們再存活一兩百年,想到這些心里就很有成就感。”羅紅說。

修書就是修心

“良工需具補天之手、貫虱之睛、靈慧虛和、心細如發(fā)”,這是明代收藏家周嘉胄在《裝潢志》里要求古籍修復師應具備的本領。

羅紅說干古籍修復,除了本領要扎實,還要坐得住“冷板凳”,十足的耐心是古籍修復師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

“不是所有的補紙都能完美與舊紙搭配,時常需要對補紙進行染色,使之盡可能貼近原來紙張的顏色,光是調(diào)色就要花很長時間。”羅紅說,古籍修復講究修舊如舊,修完后要與原貌保持和諧一致。

此前,為了得到與書皮一致的顏色,羅紅從早上開始反復試驗。直到天色擦黑,心中期待的那抹古色才得以浮現(xiàn)在眼前。而這,其實也只修復了一處不到指甲蓋大小的破損。

羅紅分享了一件讓她記憶猶新的事。

2017年,井岡山大學的一名教師告訴羅紅,他在一名老鄉(xiāng)家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古籍。得到消息后,圖書館工作人員立刻前去實地了解,并在那名老鄉(xiāng)家的閣樓上發(fā)現(xiàn)了100余冊古籍,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閣樓灰塵很厚,保存條件極差。這些古籍中,破損最嚴重的就是清刻本《重訂外科正宗》。老鼠幾乎把書啃食了一半,遺留下來的唾液將書葉粘連在了一起。”這本《重訂外科正宗》是目前羅紅修復過破損最嚴重的館藏古籍,該古籍的紙張比一般的古籍要薄上許多,羅紅在處理的時候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修復這本書時,羅紅幾乎每天待在修復室里,晨興去,帶月歸。輕輕揭開每張粘連的書葉,一點點清理污漬,再細致補好每一處破洞,很是考驗耐心。在旁人看來枯燥乏味的工作,卻是羅紅如魚得水的清凈世界。“只要開始修復古籍或者在古籍庫里待一會兒,不管之前有多煩躁,心一下子就自然地平靜下來了。我覺得修書就是修心。”羅紅說。

最終,羅紅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將這本《重訂外科正宗》籍修復完整。

羅紅還曾修復過4冊手寫的民國時期家譜,皺縮絮化的書葉,就像是擰干了水沒攤開的舊抹布,而這,又花去了她一年半的時間。最終,讓這4冊家譜重煥新生。

播撒傳承種子

2019年,井岡山大學圖書館建設新館,有了更好的古籍修復條件,羅紅的步伐越走越快。2019年以來,羅紅與時間“賽跑”,40余冊殘缺破敗的古籍,陸續(xù)通過她的雙手獲得“重生”。

再過6年,羅紅就到了退休年齡。由于近些年來一直埋首于古籍中,羅紅的老花眼越來越嚴重,有時需要戴上兩副眼鏡才能看清。如今,她心里一直惦記一件事,圖書館兩萬余冊古籍中,除去斷線、脫葉等輕微破損的,還有40%以上的古籍等待著被修復。一邊是堆積如山需被修復的古籍,一邊是極度緊缺的專業(yè)人才。羅紅想,古籍修復這份工作需要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和館領導商量后,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嘗試在校園這塊沃土中播撒下傳承的種子。2023年11月5日,井岡山大學首期“古籍修復技藝傳習班”開班,原本只計劃招10人左右,沒想到竟收到了70余名學生的報名信息,最終經(jīng)過面試,共22名學生進入了傳習班。何振波是首期培訓班中唯一一名男生,通過參加傳習班,他對古籍修復有了新的理解:“文化傳承,不分年齡、不分你我。”

同時,井岡山大學圖書館及時建立了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配備了相應的修復工具和材料,并正式成立“井岡山大學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這是全省高校第一家古籍保護傳習機構(gòu)。

眼下,第二期傳習班已經(jīng)開班,又有一批新學員加入了進來。羅紅在圖書館一樓大廳布置了一場展覽,展柜里陳列著羅紅及學生修復的部分古籍,不少往來的學生被古籍修復前后的對比所吸引,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古籍修復,感受涌動在字句間的傳承。

真正培養(yǎng)一名專業(yè)的古籍修復師,至少需要花上5年至6年的時間。“辦傳習班,主要還是想培養(yǎng)學生們對古籍修復的興趣愛好。這也是在全國各地撒下‘種子’,只要有合適的‘土壤’,他們就有機會成長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中堅力量。”羅紅說。